男子砸摄像事出有因,记者嘴脸曝光,为流量故意激怒
当一段男子怒砸记者摄像机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时,几乎所有人都在指责这位”嚣张跋扈”的企业主。可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,当完整视频曝光,我们才看清了这场闹剧的真面目:未预约强闯、步步紧逼、言语挑衅…这究竟是记者在伸张正义,还是为博取流量而精心设计的一场”陷阱”?
那是发生在湖南长沙的一幕。电缆厂老板面对镜头,先是推搡记者,接着怒吼连连,最后一把抢过摄影师的设备,狠狠摔在地上。
视频在网上爆炸式传播,评论区瞬间沸腾:
“这老板什么背景?谁给他的勇气?”“这么嚣张,一定是有问题!”“连记者都敢打,无法无天了吧!”
一时间,这位老板成了众矢之的。事情起因看似简单:有市民举报该公司电缆质量不达标,记者们闻讯而来,却遭到粗暴对待。多家媒体纷纷转载这段”暴力抗拒调查”的视频,舆论一边倒地声讨这位”蛮横无理”的老板。
当中国新闻网后来发布完整的4分钟视频后,画风突变!
原来,记者们未经任何预约,直接闯入正常营业的工厂拍摄。几人手持摄像机冲进老板办公室,气势汹汹地要老板”给个说法”。
让人意外的是,视频开始时,老板态度相当平和。他冷静地解释:“我的产品都是合格的,一切都可以走法律程序。”当记者拿出举报人提供的检测报告,老板也配合地接过查看。
可记者们并不满足,他们步步紧逼:“你确定你的产品都合格吗?”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。“你敢保证没问题吗?”“为什么不让我们参观工厂?”
老板开始不耐烦,说完转身欲走,想结束这场莫名其妙的”审问”。然而,记者们紧跟不放,追着老板不停地问东问西。
即使老板已经明确下了逐客令,记者们依然不肯离开。从办公室到楼梯,再到门口,几名记者一路穷追不舍,言语围攻一人。
最后,老板忍无可忍,警告道:“如果你们再不离开,我就要砸摄像机了!”
记者的回应更是火上浇油:“你砸啊,我来做证!”
这不是明摆着在激怒对方吗?
我们需要冷静思考:记者确实有监督权,但没有执法权。他们不能强制企业接受采访,更不能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。
公民有接受采访的权利,也有拒绝的权利。不能因为对方拒绝采访,就穷追不舍,甚至用语言刺激对方。
记者工作本应客观报道事实,为公众提供真实信息。但如今,有些记者为获取流量,不惜制造矛盾,煽动舆论。
更令人气愤的是,这些记者在事后还剪辑视频,只留下老板发怒的部分,完全掩盖了自己挑衅的行为。这种断章取义的做法,目的无非是为了流量、为了点击率,却严重误导了公众,损害了企业和个人的声誉。
事情闹大后,公司要求媒体下架所有不实报道的视频,认为这些视频严重侵犯了公司的声誉权。不过关于设备被砸的问题,公司也表示会赔偿,态度尚算理性。
而媒体方面则坚称”该公司负责人采用恐吓与暴力手段阻止记者采访,并主动抢夺砸毁记者摄像设备”。然而,完整视频显示的情况与此描述相去甚远。
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核实调查中,市场监管部门也在调查产品质量问题。
网上对此事的评论两极分化。有人认为记者就是故意找茬,为博眼球不择手段;也有人认为公司产品有问题,老板心虚才会大打出手。
一位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这个记者有很大问题,他是在故意激怒对方,让对方砸他的设备。”
另一位网友评论:“人家明明在正常上班,他们却在这里胡搅蛮缠。”
如果企业真的有质量问题,当然应该受到应有惩罚。但这种惩罚应由法律和相关监管部门执行,而非由媒体来”审判”。
案件已立案调查,相信会有一个公正结果。无论企业还是媒体,都应在法律框架内行事。
那些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媒体人,也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了。如果连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都丢失,还拿什么赢得公众信任?真正的记者,应该用专业、客观的态度去报道事实,而不是制造冲突、激化矛盾。媒体的力量应当用来照亮真相,而非掩盖它。
免责声明: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基于公开报道信息整理而成。案件真相有待相关部门调查核实,本文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事实认定。如有不当之处,请联系作者进行更正。文中涉及的各方权益均受法律保护,请读者理性看待,避免盲目跟风。
在线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