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头顶烈日穿街走巷叩响一户户家门,或身披星光梳理核对一项项政策细则,或步履匆匆奔波代办一宗宗救助手续……在砀山县,一支支专业社工队伍正深度融入基层网格,以常态化“敲门行动”为抓手,精准识别困难对象,高效落实救助政策,积极链接多元资源,探索构建“政策主动找人、服务精准送达、资源多元链接”社会救助新模式,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。
精准识别,“火眼金睛”锁定急难愁盼
精准帮扶始于精准识别。砀山县建立专业社工队伍,社工们深入网格,在看似家常的“敲门走访”中练就发现问题的“火眼金睛”。梨都社区社工小韩一句“大哥,这么晚还没收摊?晚饭就吃这个?”的关切,引出了玉米摊主大钱(化名)的困境:儿子罹患急性淋巴白血病异地住院,妻子陪护,学龄子女在家,全家生计仅靠卖玉米艰难维持。
正是依托“网格化摸排+动态化管理”机制,砀山县社工队伍才能在日常走访中敏锐捕捉到像大钱家这样的困境。该机制结合定期走访、节日慰问、邻里反馈等多元渠道,确保社工能够主动发现、动态更新困难对象信息库,做到“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”,为后续精准帮扶奠定坚实基础。
精研代办,“跑腿管家”畅通政策落地
社工不仅是困境的发现者,更是政策的“解读者”和手续的“代办员”。他们精通救助政策,主动为群众匹配最优解,并全程跑腿代办。确认大钱家符合低保条件后,小韩次日即上门:“钱大哥,您家情况符合低保!材料清单我带来了,我帮您一起准备。”面对大钱的茫然,小韩耐心解释政策细则,强调低保金对缓解生活压力、医疗救助对减轻医疗负担的重要作用,并主动承担起材料整理与递交任务。
展开剩余40%砀山县通过“政策精研+全程代办”服务模式,推动社工队伍将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个困难家庭。社工精通各类救助政策,为困难家庭量身定制“政策包”;对符合条件的对象,主动提供从材料准备、表格填写到部门递交、进度跟踪的“一站式”代办服务,打通了政策落地“最后一米”,变“群众跑腿”为“社工跑路”。
联动纾困,“多元力量”织密救助网络
识别与代办是基础,链接资源解燃眉之急是关键。社工在精准评估大钱家困境后,迅速启动联动机制。社区互助社紧急响应,700元应急金迅速到位,缓解了医疗费筹措的燃眉之急。同时,考虑到家中尚有学龄子女,社工同步对接教育救助资源,防止因困失学。这种做法正是砀山县“多元力量”联动纾困机制的生动体现。
砀山县着力构建“社工穿针引线、多元主体协同”联动机制,社工积极链接社区互助基金、慈善总会、红十字会、爱心企业、社会组织等力量,根据困难家庭差异化需求(生活救助、医疗援助、助学帮扶、就业支持、心理慰藉等),精准匹配资源,形成“物质+服务+心理”综合救助体系,凝聚多方力量托举困难家庭。
发布于:北京市在线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