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吹了30年的"人车一体空投"神话被戳破了。
央视镜头揭露真相:俄军T-72落地还得拆箱半小时。
就在前两天,一架喷涂八一军徽的运-20呼啸着掠过戈壁滩。
尾门突然涌出三朵伞花。
八吨重的03式伞兵战车像下饺子似的砸向地面。
更绝的是两侧舱门突然跃出二十一团黑影。
车组乘员和战车居然在同片空域共舞。
这些迷彩身影落地后狂奔。
拆伞具拎武器翻身跳进战车舱盖。
引擎轰鸣声中三辆战车扬起沙尘绝尘而去。
整个过程不过抽根烟的功夫。
西北大漠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。
运-20完成全球首次重装三连投。
单机同时甩出三辆战车加全套车组。
这套操作直接把机舱塞成沙丁鱼罐头。
尾舱里三台八吨铁疙瘩肩并肩。
侧舱挤满二十一名全副武装的战士。
俄罗斯同行当场看懵。
伊尔-76货舱才三米出头宽。
塞辆T-72得先扒掉"裙子"。
宽大如客厅的运-20根本不需要。
四米五挑高能让装备挺直腰杆。
连美军C-17都得自愧不如。
后者货舱高度硬是矮了大半米。
现在知道为啥要造这么大肚量。
三门四路伞降玩得行云流水。
车走尾门人跳侧舱门轨设计巧妙。
俄罗斯所谓人车捆绑空投呢。
实际是让士兵坐战车顶跳伞。
落地翻车事故上了军事杂志封面。
更尴尬的是还得拆束缚带。
装备整备时间并没节省多少。
俄军至今没敢在战场用这招。
运-20这波操作直接省去所有麻烦。
人车分投却同时着地。
车组跑几步就能开上自己战车。
最大程度减少战场裸奔时间。
看看中东战场血的教训。
空降兵落地后三分钟最致命。
乌克兰战场收割过太多伞花。
现在运-20机队规模早破百架。
足够三个空降旅同时出击。
当年伊尔-76机队捉襟见肘。
演练个坦克空投都抠抠搜搜。
现在重装空投已成日常科目。
从三吨猛士到八吨战车随便投。
甚至连主战坦克都上过天。
央视画面里有个细节震撼。
三辆战车伞包打开瞬间。
机身承受三十吨级瞬间减重。
但银灰色巨鸟纹丝不晃。
涡扇-20发动机嘶吼声稳定如常。
青藏高原风雪天照样起降。
世界屋脊测试过极端空投。
某次演习差点撞上山崖。
硬是靠新飞控系统贴山拉平。
货舱里那些橙色束缚带暗藏玄机。
快拆装置能在三秒内解脱。
空投员只需按下电钮。
千斤重担瞬间脱离机体。
不像老式铁链得抡大锤砸。
现在连装甲车都学会自己找路。
着陆后自动启动辅助系统。
卫星导航带着奔向集结点。
俄乌战场暴露过致命缺陷。
空降兵孤军困守机场太惨烈。
VDV精锐硬是耗成轻步兵。
现在东方空降兵带着战车突袭。
落地就有机关炮和导弹支援。
这架鲲鹏背上的战争机器。
正在颠覆传统空降模式。
当三朵伞花在沙漠绽开时。
全球运输机排行榜悄然改写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在线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